女人你累了嗎?壓力是罪魁禍首

laptop-3087585 1920

文|Nora Isaacs  《妳累了嗎?》作者

壓力對我們感覺的影響是深遠的。看看低能量、無精打采及疲勞的誘因,壓力通常是排在第一位的罪魁禍首。只是應付每天的生活就讓我們的資源耗盡了。無法永遠逃避壓力;生活是不可預知的,而且我們必須靈活處理重大的變化,比如搬家、離婚、新工作。同時,在處理父親或母親生病或者朋友或家庭成員的死亡的時候,對自己要更熱情且更要有同情心。

然而,適量的壓力實際上可能是一件好事。如果我沒有給自己的工作確定最後限期,那麼,我完成的工作可能就不如知道限期將至時做的工作多。壓力給我們帶來動力,並堅定我們的決心,增強工作的準確性和責任心。但是,我們經常忽略生活中小小壓力的影響,直到它們讓我們油盡燈枯,而我們卻無法真正地了解原因所在。

 

別為了目的地,犧牲了旅程

一天早晨,我開車去辦點兒事。我打開收音機聽晨間新聞,差點跌進了一個大坑,還氣憤地看著一個同向行駛的人超過排在她前面的車,魯莽地衝過十字路口的停靠慢行標誌。到達我的第一站——郵局的時候,我已經筋疲力竭了。

同樣的行為可能帶來截然不同結果:我打開古典音樂電臺,而不是新聞電臺。我注意路面狀況,我可以避開大坑,同時寬恕那個女人越過停車指示牌——她可能正前往醫院急診室看望她心臟病發作的丈夫。誰知道呢?

當我的頭腦足夠清醒時,我試圖記住法門和尚一行禪師(Zen monk Thich Nhat Hanh)的話語。「開車的時候,我們往往想到的是目的地,但是,我們卻為目的地而犧牲了旅程,」他寫道。「但是,生活總是在此刻被發現,而不是在將來。

 

轉換角度,敵人變朋友

如果我們覺得壓力驟升,一行禪師建議採用「視覺提示」,比方將紅燈視為一個回想時刻的提醒。他說雖然我們可能把紅燈視為阻止自己完成目標的敵人,但我們也可以換個角度,把紅燈看成是一位朋友,它幫助我們抵制衝撞的衝動,並提醒我們回到寧靜的狀態。

此外,即便妳和外界失去聯繫、被咒罵,或者對方向感到迷惘,他也推薦將接受現實視為最後防線。「爭鬥是沒有用的,」一行說,「如果妳坐回原位,並對自己微笑,妳會喜歡現在的時刻,同時使車裡所有的人都感受到快樂。」

關於我們該怎樣積極地工作,減少每天的壓力,在每天結束的時候感到放鬆而不是筋疲力竭,交通問題只不過是一個例子。在食品店排隊、在機場待機的時候,我們都可以運用這些技巧。從工作地點走去開車的時候,可以計算腳步來做一個步行冥想,同時保持注意妳的雙腳怎樣落地。醒來的時候,妳可以想想什麼是妳生命中需要感恩的,或者想像一種妳周圍的人或妳鍾愛的人平安生活的情景。

 

打破憂慮週期,有助紓解壓力

人的另一個壓力因素是擔憂過度。再次重申,適量的壓力是正常的,但我們可能愛走極端。隨著年齡的增長,我們看起來彷彿有了更多需要擔心的事情:健康、朋友、世事動態。然而,擔憂會產生一種平穩的低級焦慮,這歸因於疲勞和低於我們期望值的生活。

我發現自己會擔心一些相當奇怪的事情:丈夫可能感染上一種神秘的疾病,從現在起一年都接不到工作。我學著把這些事情貼上「災難想法」的標籤。想像一系列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情形,對任何人都沒有幫助,它只會造成傷害。正如馬克·吐溫(Mark Twain)曾經說過的名言:「我生命中從未發生過最糟糕的事情。」我發現,將這些擔憂分類,然後自問它們是否是合理的,這有助於打破憂慮週期,這種無止境的循環擔憂被《EQ》的作者丹尼爾·高曼(Daniel.Goleman)稱之為「神經挾持」。

 

透過精神途徑,解決壓力問題

我們都希望自己人生的大多數時候是快樂、精力充沛、熱情洋溢的。當然,這不過是個白日夢。現實決定了我們要承受外部壓力,並要求我們不能簡單地逃避,而必須完成我們的職責。

然而,這也是許多女人的禍根:我們做得太多。我們用行動塞滿我們的每一天,不能對人們說「不」,同時説服我們自己必須堅持到底,完成任務清單上的每一件事情。但是,這種決心會產生後果。

隨著老年的臨近,我們的復原力不再像從前那麼強。我們的身體需要時間更新,而且,大部分女人說,儘管她們設法完成已經開始的每一件事情,但第二天她們就感到筋疲力竭了。

要想避免這樣的命運,就要了解妳的身體以及它是怎樣運轉的,透過精神途徑來解決壓力問題,讓妳的身體和頭腦充滿活力。

喜歡這篇文章嗎?立即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