電影《她們》與我們 力求突破困境、找到愛與幸福的姐妹們
- 09 February 2020
- by 38show編輯部
文/資深媒體人 林筠騏 圖/Sony Pictures 索尼影業
《她們》(Little Women)是一部電影,是一部屬於姐妹們的電影,裡面,有生活、親情與愛情,但更多的,是成長。在戲裡,我們都可以在每一個角色找到自己的影子,也許你就是誰,也或許,每個角色身上都可看見自己的模樣。
▌母親之於家庭,是重中之重
故事改編自美國作家露意莎·梅·奧爾柯特(Louisa May Alcott)的作品《小婦人》,描述南北戰爭時期一個母親和四個女兒的故事,也多次被拍成電影,這次改用《她們》而不用原著當片名,讓這部電影更有自己的味道。
四個姐妹、四種性格、四段故事,但最令人佩服的是母親,在女兒們眼中,媽媽是一個沒有脾氣、溫柔的女人,但媽媽--馬區夫人卻說她並非如此,只是「我一直在學習不讓憤怒戰勝理智。」情緒的控制對母親這個角色來講何等重要!因為在家庭生活中、在養兒育女過程中,周遭環繞的都是隨時可以激怒自己的小事,沒有理智疏導,匯聚成大情緒,就是壓垮家庭的最後一根稻草,母親之於家庭,是重中之重。
馬區夫人的一個小動作說明了她是很有智慧的女人,在發放救濟物資給一個老人時,她解下了自己的圍巾放在救濟物資中一併送了出去,將暖心寓於無形中。就是這樣的智慧,讓她的四個女兒都能順著自己的個性發展。
▌女人要嘛嫁得好,要嘛自己有錢
在講四個女兒之前,先插播馬區家的姑姑,由梅莉史翠普闡釋,真是太到位了。馬區姑姑終生未嫁,她告訴姪女一定要嫁給有錢人,但面對姪女質問她為何不嫁,她悍然回答:「因為我有錢!」女人,要嘛就嫁得好,要嘛就是自己有錢,不然就會活得很辛苦,馬區姑姑就認為馬區太太很辛苦,當馬區家的大女兒瑪格要嫁給一文不名的男人,她就覺得非常不智。
▌四個姐妹,四段人生,你是哪一個?
瑪格漂亮、溫柔,是可以站上舞台的明星,但當妹妹喬鼓勵她離開家去追求夢想、不要放棄自我時,她說:「我的夢想與妳不同,不代表它們就不重要。」她選擇了婚姻、進入了家庭,過著連幫自己買塊好布料做衣服都覺得奢侈的生活,她快樂嗎?也許在跟朋友相處時難免會有比較心,但她還是滿足於她的家庭生活,愛她的先生、她的孩子。
喬卻跟姊姊完全相反,喬熱愛寫作,隻身勇闖大都市。最經典的台詞就是:「女人有自主思考能力,有靈魂也有感情,有天賦、野心與美貌;我厭倦人們說『愛情就是女人的全部』。」因此,她特意迴避愛情,當青梅竹馬羅禮跟她求婚時她拒絕了,那一段是整部戲中我印象最深的場景。羅禮在一片大草坪上說:「喬,我從認識妳就愛上妳,我無法克制自己。」畫面呈現的是,羅禮追著喬走,喬走在前頭,喬一直走,羅禮一直追,就像他們一直以來的畫面。但喬說:「如果我們真的結婚,會是場災難。」喬肯定的加碼預言:「我們會成為怨偶。」最後,羅禮娶了妹妹艾美,成為喬的妹夫。
艾美這個角色應該是這部戲中最過癮的,她有三個姊姊,瑪格溫柔體貼、喬性格鮮明、貝絲心地善良,小妹艾美如何讓自己更有存在感?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,她要嫁給有錢人,擺脫家中貧困的地位。她說:「從結婚那一刻起,我的財富與未來的小孩都屬於丈夫。所以,婚姻就是一種經濟課題。」艾美性格實際,理性且功利主義,她和喬「靠自己」的信念截然不同,她深信只有嫁得好才能過得好。
她跟馬區姑姑學習禮儀,到歐洲學畫畫,立志也相信自己一定會嫁進豪門。但在最後,她卻放棄鎖定的對象,選擇了羅禮,這個她從遇見就心動但眼裡卻只有二姊的男人,最後還是愛上了她。當然,羅禮本就是個貴公子,艾美如願嫁給有錢人,也爭取到了愛情。
老三貝絲是個安靜的角色,但是她彈奏的琴音卻是家人最大的心靈安慰。貝絲內向害羞,但在姊妹們不理會母親的叮嚀、懶得出門幫助戰爭遺孤時,她儘管心裡不高興,仍自行整理物品默默出門幫忙,是家中沉默卻不可或缺的存在。
四個姐妹,四段人生,你是哪一個?你可能是誰,也可能在每個角色身上都依稀看到自己。
▌女人不是生成的,而是形成的
西蒙波娃說:「女人不是生成的,而是形成的」,她主張世界上沒有所謂「永恆固定的女性氣質」,女人可以自由地做選擇、重新定義自己。選擇沒有對錯,沒有好壞,選擇也不是只有單選題,不是只能選擇愛情或是麵包,人生有很多可能性,而每一個可能性都不該輕言放棄。
你可以像喬,瀟灑率性地做自己,把自己活得好了,當美好的緣分來到眼前,勇敢去擁抱。也可以像艾美,為人生設定好目標,努力去追尋,只要自己想要的,都要得到。或是像瑪格一開始就選擇愛情,認真地扮演妻子與母親的角色,享受家庭之樂。儘管貝絲生命不長,但她的恬靜也為家人留下了回憶。
人生,有錢真好;有成就、被肯定,真好;有人可愛、能被人愛,真好。「選你所愛、愛你所選」,生命有限,生活不該有框架,「她們」也是我們,祝福每個姐姐妹妹們,都能擁有自己的幸福人生。